在吗 看看O (第2/3页)
息总是轻轻的:“早安,先生。” 午饭时,她会随手拍下食堂的餐盘:“今天的咖喱饭,很好吃。” 下午,她会分享课堂上的小趣事:“今天有人问我要不要加入话剧社,我拒绝了。” 临睡前,她会发:“晚安。” 这些信息像规律的呼吸,简单却不可或缺。 而他的回应总是简短——一个字的“嗯”,两个字的“好”,偶尔加上一句:“注意安全。” 黎音早已习惯这种克制,但越是习惯,她心里越生出一种莫名的空洞感。 ——他是否就只能做到这样? ——在他心里,我真的只是那个被收容的小孩吗? 有时,她甚至会偷偷揣摩他的表情、语气,试图找到他回应的底线。每当手机屏幕亮起,她的心脏就像被轻轻敲了一下。她甚至学会计算每次信息发送的时间间隔,尝试让自己靠近他的注意力,想知道:他会在什么时候回复?他的沉默里,藏着什么? —— 某个夜晚,宿舍的小床上,黎音蜷缩在被子里,盯着屏幕发呆。心跳加速,脸颊发烫,手指颤抖着敲下那句话: “先生,我很想你。我可以……看看你的身体吗?” 信息发出后,她立刻将自己埋进被子,像是逃避即将到来的拒绝。心里既期待又害怕——他会冷淡拒绝,还是说一些训斥的话?夜深,屏幕依旧沉默,房间里只有她的呼吸声和空调轻微的嗡鸣。 第二天。 第三天。 第四天。 手机静默如同被遗弃。黎音坐在教室里,心里一阵阵沉闷。老师讲的每一句话似乎都隔着厚厚的空气,她听得很模糊,手心攥着笔,指尖因为紧张微微发白。心里不断重复: “是不是我太过分了?是不是他终于不想理我了?是不是我越界了?” 她试着再发一条:“对不起。” 屏幕仍然沉默无声。 三天的等待像一条无形的绳索,紧紧勒住她的胸口,让呼吸都有些困难。她几次想找同学聊聊,却发现心里压着的苦楚,别人根本无法理解。也对,谁会对自己的收养人产生那种情感呢…… 直到第四天中午,手机震动了一下—— “嗯。” 黎音盯着屏幕,整个人都愣住了。 三天的等待换来一个字,她先是觉得酸涩、又羞,又觉得心里一阵小小的欣慰。 原来,他没有不理她。 她死死盯着通讯器的屏幕,刷新再刷新,还是没有任何更新;先生回一个“嗯”是什么意思?回个字就完了?照片呢? 虽然心里在咆哮抓狂,但是她还是不敢再问。 周末回到家,黎音整个人都蔫蔫的。 她低着头,拖着步子进客厅,仿佛连呼吸都怕发出声音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