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五百零一章 是他先动的手!  (第3/3页)
。    但是有些事,不是徐承宗能够左右的,畸零女户的案子闹到了现在这个地步,依旧有人冲着枪口撞上来,也不意外。    “对了,上次你上书那件事,陛下朱批了吗?就是做善事抵税那个。”徐承宗问起了一件事。    前段时间,李贤突发奇想搞了个遗传税的主意,然后希望鼓励商贾们加大对慈善的投入,可以减税。    李贤摇了摇头说道:“陛下不批,还说不要开这个口子,日后莫谈。”    “呼。”徐承宗面露轻松的表情,整个人都不那么紧张了。    李贤出身并不豪奢,所以他不清楚一些事,十分正常。    对于徽商、浙商、淮商等等多数人的家训,无不是“以诚待人”“以信接物”“以义为利”的道德规范来行事。    而且在旱灾、水灾等事中,也要做到乐善好施、赈灾济困、扶危救难。    他们设立善堂、善局、济局、育婴堂、养疴所等等机构,看似是在捐资捐物,延医送药。    但是只要拆开去看,每一桩,其实都是生意罢了。    善堂、善局,养的是那些城内的乞儿,城外的流寇,为自己培养打手。    但凡是手下工匠不听话或者说想办的事办不成,就会有人来问候,泼粪那是小事,抓着你家亲人几天不还,也只是教训,忽然消失的无头公案比比皆是。    济局,周济的不过是自己的打手,育婴堂更是跟江南瘦马的源头,畸零女户的重要来源。    而所谓的养疴所更是触目惊心,不过是利用慈善二字卖药罢了。    卖笑的赚不过卖药的。    说的就是卖药的暴利,超过了卖药的暴利。    在养疴所内,都是各种新药兜售,如那净相寺的剐地泥,佐以香料,制成灵丹有异曲同工之妙。    遗产税开了口子可以免征,那么其他的税赋是不是可以免征呢?比如现在大明财政三大核心,正赋、海税、钞关,是不是可以一应减免呢?    这个口子,开不得。    李贤是希望他们能做点善事,可是这个愿景其实很困难。    当然徐承宗不知道,李贤就是那这种事做鱼钩,钓鱼罢了。    可惜,惹了陛下的批评和训诫。    “最近遇到一些难事。”徐承宗靠在软篾藤椅上,无力的揉搓着眉心,愁眉苦脸。    陛下曾经在户部清吏司设了一个劳保局,旨在劳动保护,意图缓和劳资关系,让百姓劳有所得。    这个劳动保护的劳保局,根据各地的物价规定了最低的劳动报酬,在北衙还稍微好点,但是在南衙,这劳保局压根就是一纸空文。    具体而言,就是上有政令,下有对策。    这个对策很有趣,既然是保护雇用劳工,那么在工匠入工坊的时候,签一份书契,确定非雇用关系便是。    比如日昇号商号雇用了张三为工匠,张三在做了三个月工之后,发现劳动报酬极低,找到了劳保局。    劳保局书吏发现他们的书契之中,通过一些「人看不懂」的话,将雇佣转化为了合作。    徐承宗靠在藤椅上,晃着身子把最近的一些见闻告诉了李贤。    李贤是个大忙人,但是徐承宗不是,徐承宗整日里招摇过市,就是在闻讯这些怪事。    李贤面色古怪的说道:“这不正好吗?”    “啊?”徐承宗疑惑的看着李贤。    李贤笑意盎然的说道:“这正愁着没鱼上钩啊,既然敢这么干,这个什么日昇号,看来是商号不想做了,非要试试国法,不正好吗?”    “他还留下书契作为书证,这还替我们省了查找书证了。”    “杀鸡儆猴,不就是愁没有鸡可以杀吗?这送上门来,自然要办他。”    徐承宗恍然,李贤是个恨不得给势要巨商们刨坟头的主儿,这平日里没事,李贤还想去打打秋风,搜刮点税收。    这陛下的明旨,他们居然敢这么李代桃僵。    那还能怪李贤出手不留情吗?    是日昇号先动的手!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