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五百四十九章 王化的终极目的  (第2/4页)
确切地知道,这方面大明已经做得极好,但是还不够。    朱祁钰不希望他的军士没有死在敌人手中,而是死在为国而战的路上,那样实在是太痛苦了,对军士而言,那样死去,没有任何意义和荣誉可言。    胡濙合上了备忘录,递给了兴安,说道:“老子曰:兵者,不祥之器,非君子之器,圣人不得已而用之。”    “开拓王化的路上,武力征服,是代价最大的一种方式。”    “就连拥有了王复的瓦剌人,都不会那么做。”    也先对王复极为倚重,甚至因为也先本身不擅长理政,不得不共享权力给王复去使用,而权力的属性也决定了,一旦共享,便再无收回的可能。    也先在撒马尔罕的所有行径,都被王复写成了奏疏,送到了京师。    也先在撒马尔罕是大石,但是政事被王复尽数把控,甚至连戎政也先也不得不参考王复的意见。    直接的武力征服,当初西征的成吉思汗就是这么做的。    在花拉子模,成吉思汗就付出了三万军士的代价,赢下了战争,结果就是成吉思汗,在花拉子模整整休整了三年才有余力东归。    就其结果来看,等到成吉思汗离开之后,那片土地依旧是突厥人的天下,甚至连成吉思汗的后人,比如月即别汗,都不得不突厥化,废除了成吉思汗法典,改用沙里亚法。    代价最大,收获最小,除非能够做到感恩节感恩印第安人那般,赶尽杀绝。    残忍、没有人性和低道德,还是得看泰西人。    胡濙说的是殖民的手段,他发现陛下其实都确切的思考过这些问题,他可以少嚼不少舌头。    他继续说道:“第二种就是罗马的方法,杀掉大部分的原住民,剩余的全部贬为奴隶,然后迁徙人丁。”    “比如他们的斯巴达人殖民希洛人,或者类似于当年胡元在中原实行的那套四等人制度。”    “但是无论是西罗马还是东罗马,都被他们殖民的蛮族所消灭,现在泰西还有个神圣罗马帝国,奥斯曼始终想要取而代之,都是这种道理。”    尼古劳兹所说的几种殖民属性,中原王朝都有相应的历史教训,元朝的异族统治和今日奥斯曼对罗马的统治,几乎没有什么区别。    最大的区别是大明建立,闪电般归来,而罗马永远的成为了历史。    朱祁钰对胡濙的这种说法,十分赞同。    胡濙喝了口茶,才开口说道:“第三种方法,则是宗教布道,散播教义,开始慢慢同化,这是现在泰西那边教廷用的方法,效果还不错,比直接武力征服的代价要小许多,收获也更大一些。”    胡濙对布道同化的手段,并不认同,这是一种南辕北辙的做法。    为此东罗马的牧首和泰西的教皇,以及新教徒之间的割裂,让本就向心力不足的泰西,如同一盘散沙。    这是术,不是道,也不适合习惯了大一统的中原王朝。    朱祁钰忽然想到鞑清。    鞑清是朱祁钰很看不上的一个朝代,但即便是鞑清也是前中期可以拳打沙皇,脚踢列强,一直撑到了1840年,工业化彻底完成的带英,才终于撬开了鞑清的大门。    胡濙说的这种方法,泰西的殖民者不是没用过。    相反,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起,到麦哲伦环球航行,一直到二十一世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